《七律·长征》教案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14  |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 
二、教学设想 
1、 预习要求: 
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 教法、学法: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3、课时安排:一课时 
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由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长征。 
2、 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播放朗读录音。 
2、 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 学生齐读课文。 
4、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品味诗中画面 
1、 创设问题情景: 
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2、 创设问题情景: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幅画面的主要内容。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画面,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思考,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交流评价) 
3、 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带诵。 
(五)作业 
1、 背诵并用规范的正楷钢笔字抄写这首诗。 
2、 课后探究: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寒”字寓意深刻,给人多样化的理解,你对此字有何见解?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远征难: 只等闲: 
逶迤、磅礴 细浪、泥丸 (夸张)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水拍云崖、铁索寒 和乐观主义精神 
千里雪 更喜、尽开颜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