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上 >>单元练习 >>
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B卷)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11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强制 倔强 强辩 博闻强记 强词夺理
B.骁勇 高跷 缭绕 不屈不挠 饶有趣味
C.泥淖 绰约 船棹 绰绰有余 卓有成效
D.苍穹 怆然 沧海 踉踉跄跄 呼天抢地
【解析】此题考查现代汉语汉字的读音辨识能力。A项,五个加点的“强”字分别读为“qiánɡ”“jiànɡ”“qiǎnɡ”“qiánɡ”“qiǎnɡ”,其

中有两个字读音相同;C项,五个加点的字分别读为“nào”“chuò”“zhào”“chuò”“zhuó”,其中有两个字读音相同;D项,五个加点的字

分别读为“cānɡ”“chuànɡ”“cānɡ”“qiànɡ”“qiānɡ”,其中有两个字读音相同;B项,五个加点的字分别读为“xiāo”“qiāo”“rào”

“náo”“ráo”,五个字的读音全不相同。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汇聚 融会贯通 毕竟 毕恭毕敬
B.妨害 防患未然 技巧 故伎重演
C.陷井 井然有序 座落 宾朋满座
D.殉情 徇私舞弊 震撼 振笔疾书
【解析】此题考查现代汉语汉字的字形辨识能力。C项,“陷井”中的“井”应改为“阱”,“座落”中的“座”应改为“坐”。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实词,恰当的一组是( )
①赖昌星,这个中国最大的走私犯罪集团——远华集团的头目,申请加拿大政治_________和难民身份被拒,同时被拒的还有他的妻子曾明娜和

3个子女。
②2002年10月11日,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赞成票通过对美国总统布什对伊动武的_________。
③台湾当局对结束两岸的敌对状态不仅缺乏应有的诚意,而且还在_________制造对抗,妄图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
④过去我国军工企业生产的机种——米格型歼击机是_________苏联的,如今我们自己研制的超过音速三倍的歼击机已骄傲地翱翔在祖国的蓝天


A.庇护 授权 蓄意 仿造
B.庇佑 受权 刻意 仿造
C.庇护 授权 刻意 依照
D.庇佑 受权 蓄意 仿照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正确运用能力。“庇护”是袒护、保护的意思,“庇佑”是保佑的意思,根据文境应选用“庇护”;“受权

”是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的意思,“授权”是把权力委托给人或机构代为执行的意思,根据文境应选用“授权”;“蓄意”是早

就有这个意思(指坏的)的意思,也可指存心的意思,“刻意”是用尽心思的意思,根据文境应选用“蓄意”;“仿照”是按照已有的方法或式

样去做的意思,“仿造”是模仿一定的式样制造的意思,根据文境应选用“仿造”。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岳飞与秦桧,一个精忠报国,一个投敌卖国,两种人格判若云泥,哪能相提并论呢?
B.大年三十,大雪纷飞,刘县长和县里的几个干部冒雪访贫问苦,把一千元慰问金亲自送到病休的劳模王常贵手里,老王热泪盈眶,感同身受


C.韩日世界杯上,巴西队如愿以偿地捧得“大力神杯”,整个巴西沸腾了,到处都在弹冠相庆。
D.加入“WTO”后,我们和各国进行经济活动,都必须遵守“世贸”原则,高举诚信大旗,循规蹈矩,杜绝一切欺诈行为。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能力。A项,“判若云泥”的意思是高低差别好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的距离那样远,合乎语境;B项,

“感同身受”的意思是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恩惠),也泛指给人带来的麻烦,自己也能亲身感受到。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不能用于

老王自己;C项,“弹冠相庆”的意思是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不符合语境;D项,“循规蹈矩”的意思是拘

守成规,不敢变易的意思,一般用作贬义。
【答案】A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世纪春雨——教师节暨北师大百年校庆文艺晚会》,于2002年9月10日晚上19:30分在央视三台播出,向全国1600万人民教师献上了真挚的

节日祝福。
B.中国京剧史上规模空前的音配像工程,已于2002年9月,在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在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全面完成。
C.如果每天服用500毫克的维生素C,至少为期一年,颈部大动脉硬化的可能性是那些未进食任何补给品者的5倍。
D.陈水扁再次破坏“九、二共识”,8月3日,他利用视讯方式向日本“世界台湾同乡联谊会”抛出给两岸关系定位的“一边一国”,阻挠祖国

统一。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病的辨析能力。A项,句子中的“晚上”与“19:30分”语意重复;B项,句子中的“已于”与“现已”语意重复;D项,

属于成分残缺,应该在“一边一国”的后面加上“的论调”。
【答案】C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_________。
(2)此时此刻,几百个彩池把融化的冰雪一汪汪地平摊在蓝天之下,_________,前后呼应着,左右联合着,组成一曲盛大辉煌的交响!
①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许多楼台
③上下关照着,交相辉映着
②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许多楼台
④交相辉映着,上下关照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衔接连贯能力。(1)句,主要注意句式的整齐与音节的和谐,根据上文“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的

句式,应选用第②句;(2)句,主要着眼语意的连贯,注意根据上文“几百个彩池把融化的冰雪一汪汪地平摊在蓝天之下”的句式,应选用第③

句。
【答案】C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
除了浪漫故事和诗意,月球仅是一块既无空气和水,又无生命的顽石。然而,天文学家的一项计算机模拟计算却表明,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大功

臣。
地轴的方向是用所谓黄赤交角来表示的,这个角约为23.5度。地球由于自转,地球的赤道就会鼓起一凸缘,太阳、月球和其他诸行星都会对此

凸缘施加引力,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因此,作用在凸缘上的力是不断变化着的,使地轴的方向发生摆

动。有了月球,情况就大不一样,它不但能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施加的引力微不足道,它还和太阳一起使地轴稳定地作每2600年一周的运

动,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
然而,这1.3度的变化也不是完全无害的。许多科学家认为,冰川期可能就是这1.3度造成的。但是如果没有月球的稳定作用,那就更不得了。

全球的环境将会被破坏成一时期有剧烈的四季变化,一时期又会无季节可分,这样就不可能进化出像人类这样高度文明的生物了。这也可能就

是火星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因为火星目前自转轴的倾度为25度,可在0到60度间变化,而且它只有两个像摩天大楼那样大小的卫星,其引力不

足以抵消其他行星的影响。
据此,在宇宙空间来寻找外星人的范围就可大大减少。此外,月球正以每年约几厘米的速度在离我们远去,在10亿年后,它已经远到不能再控

制地球的自转轴了,那时,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7.对“月球是人类起源的功臣”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月球稳定了地球的转轴,使黄赤交角变化不超过1.3度。
B.因为月球稳定了地球的转轴,使全球有季节变化,进化出生命。
C.因为月球使其他各行星对地球凸缘施加的引力微不足道。
D.因为月球和太阳一起使地球稳定作每2600年一周的运动。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主要抓住句子中的“人类起源”,所给的四项都解析了月球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但只有B项的

理解中“进化出生命”,准确地解析了“人类起源”。
【答案】B
8.对“而且各行星也会随着其间的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自己的轨道”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凸缘处受到的引力发生了变化。
B.太阳、月球和其他诸行星对地球凸缘施加的引力没有了。
C.太阳、月球和其他诸行星的轨道也在随着发生变化。
D.月球的轨道也在随着发生变化。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认真阅读上下文,此句的上文,主语是“太阳、月球和其他诸行星”,句中的“自己”应是指

代上文的主语,综合上述分析,C项的解析应是正确的。
【答案】C
9.文中说,如果月球离我们而去,那么,“我们的地球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对其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地轴的方向不再发生摆动。
B.地球上就会没有四季更换,最终人类也将灭亡。
C.诸行星作用在地球凸缘上的力会不断变化。
D.诸行星对地球凸缘的引力也就会很大,使黄赤交角超过1.3度。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的第二段最末一句,“作用在凸缘上的力是不断变化着的,使地轴的方向发生摆动”,这是在

没有月球的引力的情况下。依据题干要求,“月球离我们而去”,因此A项说“地轴的方向不再发生摆动”是错误的,其他三项合乎文意。
【答案】A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火星上无生命存在的原因是因为火星的自转轴的倾度比地球大。
B.23.5度的黄赤交角是形成四季的原因。
C.地球黄赤交角的不稳定,会破坏地球的环境。
D.火星上的卫星比地球上的卫星大。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综合理解能力。阅读文章,“因为火星目前自转轴的倾度为25度,可在0~60度间变化,而且它只有两个像摩天大楼

那样大小的卫星,其引力不足以抵消其他行星的影响”,“摩天大楼那样大小的卫星”是说卫星很小,由此可以判定,“火星上的卫星比地球

上的卫星大”判断错误。
【答案】D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

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

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乃强忍,下取

履,因跪进。父以足受之,笑去。良殊大惊。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

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后五日蚤会。”五日,鸡鸣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后五日

复蚤来。”五日,良夜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是则为王者师。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

城山下黄石即我已。”遂去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良因异之,常习读诵。
(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客:门客
B.父去里所,复还 里所:一里路左右。
C.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 期:相约,约会。
D.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 旦日:第二天早晨。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A项,“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中的“客”,根据文意,应该解释为“刺客”,因为后文“

求客”的目的是“刺秦王”。
【答案】A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父以足受之,笑去
B.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为其老,乃强忍,下取履
C.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
D.良因怪,跪曰:“诺。” 良因异之,常习读诵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A项,两个“以”字,都是介词,翻译为“拿,用”;C项,两个“其”字,都是代词,

翻译为“他,他的”;D项,两个“因”字,都是介词,翻译为“于是”;B项,两个“为”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第一个“为”字,是动词,翻

译为“做”;第二个“为”字,是介词,翻译为“因为”。
【答案】B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
B.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C.良愕然,欲殴之
D.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辨别能力。A项,贼:古义有刺客的意思,今义是指偷东西的人;B、C、D三项,都与现代汉语意思相

同,狙击:是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愕然:是吃惊的样子,从容:是不慌不忙的样子。
【答案】A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良年少好学的一组是……( )
①良年少,未宦事韩 ②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 ③下取履,因跪进 ④良愕然,欲殴之 ⑤五日,良夜半往 ⑥良因异之,常习读诵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信息的整合能力。解答此题主要采用排除法。同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对象张良,一是要与“年少好学”

有关。①③④句均与题干无关。
【答案】C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后,张良为韩国复仇,竟雇用刺客行刺秦王,结果失败,被迫移名改姓逃到下邳。
B.张良在下邳桥上遇见一个老人,老人故意让鞋子落到桥下,却叫张良下桥去拾,并替他穿到脚上,这是对张良的一次考验。
C.下邳桥上的老人是一个隐士。他从张良的行动中认识到的张良“孺子可教”,所以送张良一部兵书,让张良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D.张良三次应约到下邳桥上与老人相会,这说明张良是个胸怀大志且诚实守信的人,这种说到做到的精神值得赞许。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分析理解能力。D项,“说明张良是个胸怀大志且诚实守信的人”的分析与文意不符。
【答案】D
第Ⅱ卷(共55分)
四、(4分,每小题2分)
16.阅读下面一段短文,翻译画线句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念无与为乐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解析】此题考查对浅近文言文的翻译能力。第①句的要点在“念”“为乐”,第②句的要点在“空明”“藻荇交横”“盖”。
【答案】(1)想到没有可以一起领略月夜乐趣的人。
(2)院子里的月色好像积满了清澈透明的水,水里面各种水草交错纵横,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五、(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莫高窟确实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depth of field),让不同的游客摄取。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都未尝不可。一切伟大的艺术,

都不会只是呈现自己单方面的生命。它们为观看者存在,它们期待着仰望的人群。一堵壁画,加上壁画前的唏嘘和叹息,才是这堵壁画的立体

生命。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于是,我眼前出现了两个长廊:艺术的长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也出现了两个景深:历史的景深

和民族心理的景深。
如果仅仅为了听佛教故事,那它多姿的神貌和色泽就显得有些浪费。如果仅仅为了学绘画技法,那么它就吸引不了那么多普通的游客。如果仅

仅为了历史和文化。那么它至多只能成为厚厚著述中的插图。它似乎还要深得多,复杂得多,也神奇得多。
它是一个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诸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

种永久的向往。
它是一种狂欢,一种释放。在它的怀抱里神人交融、时空飞腾,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走进宇宙意识的霓虹。在这里,狂欢是天

然秩序,释放是天赋人格,艺术的天国是自由的殿堂。
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剥下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只要是知闻它的人,都会以一生来

投奔这种仪式,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这个仪式如此宏大,如此广袤。甚至,没有沙漠,也没有莫高窟,没有敦煌。仪式从沙漠的起点已经开始,在沙窝中一串串深深的脚印间,在

一个个夜风中的帐篷里,在一具具洁白的遗骨中,在长毛飘飘的骆驼背上。流过太多眼泪的眼睛,已被风沙磨钝,但是不要紧,迎面走来从那

里回来的朝拜者,双眼是如此晶亮。我相信,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在一生的潜意识中蕴藏。蕴藏又变作遗传,

下一代的苦旅者又浩浩荡荡。为什么甘肃艺术家只是在这里撷取了一个舞姿,就能引起全国性的狂热?为什么张大千举着油灯从这里带走一些

线条,就能风靡世界画坛?只是仪式,只是人性,只是深层的蕴藏。过多地捉摸他们的技法没有多大用处,他们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

敦煌,蔡元培在本世纪初提出过以美育代宗教,我在这里分明看见,最高的美育也有宗教的风貌。或许,人类的将来,就是要在这颗星球上建

立一种有关美的宗教?
(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
17.(1)第一段中作者说“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2)第六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切为宗教而来的人,一

定能带走超越宗教的感受”?根据前后文意作出回答。(4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文句语意的理解能力。第(1)句,根据第一段中的两个关键句子“游客们在观看壁画,也在观看自己”“艺术的长

廊和观看者的心灵长廊”,第(2)句,要注意上下文,尤其是第五段“它是一种仪式,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剥下

了仪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
【答案】(1)在观看古代艺术品的同时也在展现自己的心灵世界。
(2)因为莫高窟壁画有着层次丰富的景深,它超越了宗教,它的佛教理义已被美的火焰蒸馏,因而它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18.文章末尾,作者说“他们的成功只在于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请说说“他们”指哪些人?“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蕴含的意思是什么?

(4分)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指代意义和文句的理解能力。“他们”的指代意义,在前文出现了表人物的“甘肃艺术家”“国画大师张大千”。“

朝拜过敦煌”主要在于敦煌艺术的奥妙和神奇。
【答案】(1)“他们”指:甘肃艺术家、国画大师张大千。
(2)“全身心地朝拜过敦煌”蕴含的意思是:对莫高窟艺术的奥妙、神奇的美有了深刻的领悟。
1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3分)( )
A.莫高窟壁画是具有多层次的景深的综合性艺术,融故事、文艺、历史、文化于一体,呈现出多方面的生命力。
B.莫高窟壁画是立体的壁画,它包蕴着历史的景深和民族心理的景深,因而具有立体的生命;它既复杂,又神奇。
C.把人性神化,又以神的造型引发人性,给人以永久的向往,这是人与神的聚会;因而莫高窟艺术有一种圣洁的梦幻般的感召力。
D.让现实的人生融入神话、寓言进入宇宙意识;于是天然的秩序、天赋的人格,使莫高窟成为艺术天国的自由殿堂。
E.莫高窟是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仪式,它玄秘、洁净而高超;因而知道它的人都会以毕生的精力来接受它的洗礼和熏陶。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A项,只是单纯的一种艺术,并无“融故事、文艺、历史、文化于一体”,B项,

不是“立体的壁画”,这是对平面壁画得出不同的感受而已,E项,“莫高窟是一种超越宗教的宗教仪式”判断有误,在原文中强调“剥下了仪

式应有的玄秘、洁净和高超”。
【答案】CD
六、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田野里住着田鼠一家。夏天就要过去,它们开始收藏稻谷和其他食物,准备过冬。只有一只名叫弗雷德里克的田鼠除了收藏食物,还不辞劳苦

地收藏阳光、颜色和单词。大家都嘲笑它,但它没有理会,继续工作。冬天到来,弗雷德里克用阳光使大家感到了温暖,用颜色再现了夏季的

美丽,用单词给大家讲故事。田鼠一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冬季。
收藏阳光、颜色、单词,好在严冬到来时使生活更美好,多么简单,又多么实在。如果我们不去留心收藏快乐,不会构建美好的精神生活,那

么,一个小小的挫折就足以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冻结。可见,对于世界来说,精神追求和物质储备是同样重要的。
请以“精神生活的魅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见闻、看法、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题

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ppt课件
天柱三中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及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罗平一中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罗平一中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弟四单元检测题
人教版高中第一册第六单元试题解析(A卷)
人教版高一上语文第五单元复习练习题
肥西中学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检测卷
2006年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四单元练习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2006年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二单元练习
2006年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第一单元练习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同步测试
人教版高一上语文第一单元能力测试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