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5
  | 
 |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4  |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教学设计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六五中学王霞 
   
  一、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也是学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触马克·吐温的作品,学习这篇文章,不可从传统的道德角度做思考评判,而应着重从文章叙述的事件中体会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及文学的感悟力。全文语言诙谐幽默,笔调简洁明快,学习时可调动学生的语言体验细细体会,以此激发阅读马克·吐温其他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体悟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追求,使学生初识文学的魅力。 
  2.了解本文叙事的详略之处,体会马克·吐温作品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3.品味文中的真情实感,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唤醒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讲述《马克·吐温与理发师》和《死是千真万确的》两则笑话。 
  2.课前热身:请学生谈谈对马克·吐温的认识与了解。他何以让一位19世纪的大出版商成为那个时代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傻瓜呢? 
  课件展示作者画像,简介作者。(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读文正音:同桌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4.速读,理清作者的思路,弄清课文的结构:教师出示投影,展示文章的层次结构。 
  5.马克·吐温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做了那么多近乎“恶作剧”的事,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动机,细读课文,说说少年马克·吐温的哪些方面令你钦佩,你最喜欢他的哪一点。 
  6.作者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新鲜而刺激,也非常成功,你有第一次尝试的经历吗?回忆一下你当时的感受。 
  7.揣摩语言,思考:马克·吐温的作品让人捧腹,让人深思,这得益于他独特的语言风格。本文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四、拓展延伸 
  1.将本文与《金庸传奇》(节选自《读者》2003年第17期)做比较阅读。 
  2.思考:你对近年来的少年作家现象有何看法? 
  3.课后阅读一部马克·吐温的作品,并学习做读书卡片。 
   
  摘自《语文建设》2006年第6期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