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9年广东高考阅卷情况反思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 
郑殿伟 
为期近10天的高考阅卷工作于6月20日宣告结束。今年全省共有610161份语文试卷,缺考9088人。1409人参与主观表达题的阅卷工作。主观题共110分,人均得分比去年低。详细情况见附表1-----附表4. 
附表1:08、09年主观各题全省人均分情况 
| 
 题号  | 
 08年全省人均  | 
 09年全省人均  | 
 分差  | 
    |  
| 
 第9题  | 
 6.59  | 
 4.91  | 
 —1.68  | 
    |  
| 
 默  写(6分)  | 
    | 
 3.8  | 
    | 
    |  
| 
 诗歌鉴赏(7分)  | 
    | 
 2.84  | 
    | 
    |  
| 
 第10、11题  | 
 7.78  | 
 6.65  | 
 —1.13  | 
    |  
| 
 第14、15题  | 
 4.59  | 
 5.05  | 
 +0.46  | 
    |  
| 
 第16、18题  | 
 6.60  | 
 5.69  | 
 —0.91  | 
    |  
| 
 第19、21题  | 
 6.11  | 
 5.57  | 
 —0.33  | 
    |  
| 
 第22题  | 
 2.23  | 
 1.73  | 
 —0.5  | 
    |  
| 
 第23题  | 
 3.43  | 
 3.79  | 
 +0.36  | 
    |  
| 
 第24题(作文)  | 
 40.37  | 
 39.42  | 
 —0.95  | 
    |  
| 
    | 
    | 
    | 
    | 
    |   
  
附表2:08、09选考题选考人数比对表 
| 
 选文类型  | 
 08年选做百分比  | 
 09年选做百分比  | 
 09及格率  | 
 09年0分数  |  
| 
 文学作品  | 
 37.56    | 
 26.05  | 
 2.37%  | 
    |  
| 
 实用文体  | 
 61.47   | 
 71.26  | 
 3%  | 
    |  
| 
 两个都选或两个都不选  | 
    | 
 1.14  | 
    | 
 23.24  |   
  
附表3:08、09语用题得分情况对照表 
| 
 年 份  | 
 人均分  | 
 满分人数、满分率  | 
 0分人数、0分率  | 
 其他情况  |  
| 
 08  | 
 22题  | 
 2.23  | 
    | 
 99992人-17.52%  | 
    |  
| 
 23题  | 
 3.43  | 
    | 
    | 
    |  
| 
 09  | 
 22题  | 
 1.73  | 
 1人  | 
 139695人-23.24%  | 
 0-1分30万人  |  
| 
 23题  | 
 3.79  | 
 38013人—6.32%  | 
 24000人-4.1%  | 
    |   
  
附表4:08、09作文得分情况对照表 
| 
 项目  | 
 08年  | 
 09年  | 
 08、09主观题人均分  |  
| 
 人均分  | 
 40.37  | 
 39.42  | 
 71.27---67.29  |  
| 
 一类卷  | 
 7.14%  | 
 5.76%  | 
    |  
| 
 满分/0分  | 
 18人(0.08%)—808人  | 
 17人(0.65%)---1094人  | 
    |  
| 
 记叙文  | 
    | 
 4.4%  | 
    |  
| 
 议论文  | 
    | 
 89.6%  | 
    |  
| 
 其他文体  | 
    | 
 6.1%(其中散文6%)  | 
    |   
  
问   题 
与08年相比,09年全省主观题人均总分低4分。原因主要有: 
(1)主观题的提问方式、评分细则、标准答案不十分科学,如语言运用2题,欢迎辞中一定要有“致谢” 、“欢迎”吗? 
(2)阅卷老师打分普遍比较保守。因为今年采取了资格测试和随机抽考的方式对阅卷老师进行考核,使得阅卷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但也导致了老师求稳的心理。尤其是作文卷,50分以上的卷比例还达不到10%。 
(3)考生的古诗文阅读鉴赏水平偏低。尤其是古代诗歌鉴赏题得分率人均只有2.84.分,得分率只有40%。 
(4)选考文考生所选类型不平衡。 
(5)语言运用部分的图文转换能力十分低下。22题满分6分,得0-1分的全省有30万人 
(6)作文情况比较复杂: 
今年的作文题有更为明确的立意引导语,较往年呈现出审题难度降低,限制性减少,开放度增强等特点,写作的领域更为宽广,学生个性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事实求是的讲,如果排除阅卷操作层面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比较好,好作文水平较往年高。但也暴露除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理解能力低下,审题立意偏颇。按照阅卷组陈妙云老师的解读“常识”应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是规范的词典解释——普通的知识,源于公民的生活体验与社会共识。从外延看,凡是已被大众普遍理解认可的知识,或已被社会共同认可的常情、常理、部分考生根本没有弄明白常识的含义,把某些人的个人观点当成常识,如“中国找不到石油”;或者将常识泛化,如说“爱”、“宽容”等是一种常识,而没有具体到“尊老爱幼”、“宽容别人的不同缺点或见解”等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还有些学生把反“常识”当成常识写,如一位考生写一位病人到医院看病,医生一再对他敲桌子,他非常纳闷,也没有任何反应。结果,医生对他非常冷淡,看病也非常不顺利,回去问朋友,朋友批评他,说连这种基本常识都不懂,那是医生暗示他送红包。还有人把为官贪腐看做常识,更有学生说水有三态,人也有三态,接下来就大谈什么是人的三态,既不是科学知识的介绍,又不是社会问题的形象表述,完全是生拉硬扯的胡说八道。还有学生骂出题人没有常识,怎么让学生谈常识;有学生对常识作这样的解释,说“常识”就是一个姓常的妈妈和姓“识”的爸爸生出的孩子,全文没有明确的主题。 
②缺乏针对性,内容空洞感情虚假。对常识的理解过于泛化,不能涉及到某一具体的方面去写,只泛泛地写常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作用,导致内容空洞,认识浅薄;有些同学虽然也能关注时代,结合社会现实立意,但也还只是停留在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列举层面,很少能够进行有深度的分析,也不能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法。还有些同学受过去一些高考优秀作文选的影响,喜欢追求文辞的华美,动辄排比句,如一位考的文章题目叫《常识》,第一段就是如此行文的:“百花都在春暖大地时竞相开放,而野菊却选择了萧瑟败零的秋天;万紫千红都铺满在油绿的青草地上,而青莲却执意挺立在污泥之间,四时花草总有凋谢的时候,但惟有竹子的苍劲青翠终不变动。”一段话既没涉及话题,更无鲜明的主题,完全是无病呻吟的花架子。更典型的是主体三段,开头分别用一个象征性的句子:“你、是一支摇曳在萧瑟中的野菊”,“你,是一朵挺立在污泥之上的青莲”,“你,是一株傲然挺立的翠竹”,内容分别是歌颂李白、陶渊明和文天祥的品格。根本就不可能与常识搭边,只不过是在文中冷不丁地写一个“常识”,“常识”二字简直就是整篇文章的肉中刺。 
③文体知识匮乏,文体形式不分。第一段是议论文,基本也能表达出认识,也有明确的观点句,如常识需要推陈出新,可接下来就只写一个故事,有非常具体连贯的情节,但却没有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导致整篇文章非议非叙。 
④思维品质低下,叙事议论粗糙。写议论文还是采取观点加材料型的加法运算,不能很好地进行分析论证。如由考生说“一个缺少常识的人,很难想象他怎么能在世上混。”这类文章既无鲜明的观点,也无典型的论据,更无合乎逻辑的分析论证,只有纯主观意识的假定与想象。有些考生,只会贴标签,根本不会分析论证,文章虽有观点,也能举出证据,就是只能停留在材料加观点的形式上,两者之间缺少必然的逻辑论证。有些考生写记叙文,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活经历,没有波折,没有铺垫,也没有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身份特征的对话语言。 
⑤立意低俗、缺乏积极健康的认识。如有一个考生写到他爷爷讲的一段经历,当年日本鬼子侵占了他的家乡,把大炮架在村子旁边的山上,整天狂轰乱炸,这是不懂人命关天的常识。一天他爷爷放牛时被日本鬼子的流弹炸到,幸运的是人没受伤,可是家里唯一的财产牛被炸死了。于是他就十分痛恨日本鬼子,接下来的三段话,每段第一句都是“他妈的日本鬼子。”第三段结着写“我虽然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但还是喜欢用日本的商品,索尼电器等,有机会还要泡日本花姑娘,括号增进中日友谊。” 
⑥对社会关注度低,材料掌握粗糙。今年考生作文在运用材料方面也出现了可喜的倾向,关注社会的材料多了,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的文章多了,写社会问题的内容多了,写考生心理感受的内容也比较多了。但考生作文中对社会现象和时代精神的关注度显然非常粗糙,反映在有些考生得作文虽然有反映社会问题和时代精神的倾向,但对材料处理非常不准确,认识非常粗糙。比如把“湖南株洲高架桥倒塌事件” 说成是“河南株洲”;把孙中山先生的话“知难行易”说成是“知易行难”。不少考生叙述材料,总是喜欢用“曾在报上看到一的消息”之类的语言,显然是对社会的关注度缺乏深度,和应有责任意识。  
 ⑦投机取巧,套作严重。套作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文章内容与观点毫不搭边。通常情况下都是事先准备好一片范文,到考场上再根据具体的作文题目与要求,进行改头换面,活着加一个开头,或者每段加一个观点句,其余内容照抄,明显地看出内容与观点是两张皮。 
⑧ 网络语言泛滥,玩世不恭缺乏责任意识。有些考生的作文语言明显地反映出在网络上长期浸染的恶习。有篇叫《常识之香》的文章,全文设计一个网络论坛的形式(如果撇开内容不看,也算是具有创新意识),主体部分假设三位网友“我心飞扬”、“常在心间”、“众志成城” 分明别从人人都要有常识、跳楼秀和南国雪灾几个方七拼八凑的完成一篇跟常识若即若离的文章。有一个考生写一首诗歌,内容不足300字,前面讲社会蒙蔽了他的双眼,常识让他看清方向,这还说的过去,可结尾一句却让人大跌眼镜,“清晨我两眼模糊,是忘记洗脸,眼屎模糊了双眼” 把玩笑开到决定命运的考场,谁能保证这样的人才不会国家完没啦。           
⑨字数不达标,内容过于单薄。不足800或者未完卷吃亏最大。评分说明第三条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细则规定字数不足300字,内容和表达判4类卷,发展等级判0分。字数的判定并不是按实际的字数照数,一般是根据考生最后一行所达到的字标来判定。这样对经常写不够字数的学生,老师可以进行技术性的引导,比如可以多分行,多分段,采取短段形式组篇等。不论如何,也不能低于700字。 
⑩书写不规范,字迹难以辨识。如字体潦草、笔画过细、字体太小导致难以辨认,随意涂抹,感到某一段写得不理想就胡乱涂画掉,推倒从来,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得分比同类水平的作文偏低。 
作文教学建议 
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从中可以找到作文教学,尤其是高三备考作文教与写的方向。 
1、强化审题训练,确保切题合体2、培养思维品质,提高认识水平 
3、注重文化积累,做到内容充实4、学会具体表达,不写空洞虚假 
5、反对过度愤青,提倡积极建设6、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 
7、规范文体训练,增强文体意识8、突出个性培养,抓住发展等级 
9、严格训练卷面,不做无谓牺牲10、准备应急措施,保证顺畅完文 
  
2009年6月22日郑殿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