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想像》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1-10-27  | 
 
 
 想像  
训练目标:  
1、理解什么是想象及想象与写作的关系。  
2、把握写作中的想像要合乎情理、富有新意等注意点。  
训练重点:合乎情理、富有新意的想像。  
训练题目:闹钟被拆以后  
一个孩子趁妈妈不在家,拆散了家里的小闹钟。如果你是妈妈,你将如何处理这件事?请展开想像,具体生动地写出这件事的全过程。  
训练要求:  
1、想象丰富合理。  
2、题目自拟。  
3、500字左右。  
训练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想像丰富的诗文  
 
导写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的这个单元的几篇文章,都充满了作者的奇妙的想象。其实,不仅是课文中学过的这些文章,我们以前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比如《西游记》也充满了大胆的想象。  
2、同学们展示自己搜集的一些想像丰富的诗句,教师点评。如: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二、知识链接  
1、结合诗文,讨论明确想像的基本知识:  
①什么是想像。  
②想像与写文章的关系。  
③想像必须合乎情理。  
④想像要富有新意。  
2、补充了解想像的几种方法:  
幻想:“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  
梦想:“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夸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  
变形:“五岭逶迤腾细浪,乌朦磅礴走泥丸”(毛泽东)  
反讽:“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植)  
暗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三、口头训练  
1、请根据下列成语,用形象的语言表现出来。  
①风尘仆仆  ②眉飞色舞  ③灰心丧气(分组完成)  
2、教师播放准备好的音乐,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倾听,并把听到的音乐想象成一幅画面。听完后,学生交流听时想象的画面。  
四、明确题目  
今天是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在单位加班,我一个人在家。做完作业以后,桌上的小闹钟引起了我的兴趣。“它为什么每天早晨到时候就响呢?盖子里面到底有些什么呢?”趁着爸爸妈妈不在家,我决定打开来看个究竟。于是我找来了工具,打开后盖,把零件一个一个拆下来,哦,原来闹钟的结构是这样的,这下我知道了。我准备把闹钟重新组装起来,没想到,拆开容易,再装起来,就不容易了。我忙得满头大汗,也没装好,就在我万分焦急,不知所措之时,“丁冬”,门铃响了,“坏了,妈妈回来了”  
练习要求:请同学们接着这个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果你是妈妈,你将如何处理这件事?  
五、合作审题  
1、注意角色的转换:上面的情境中是“我”拆了小闹钟,而所用写的文章中的“我”要变成“妈妈”的角色。  
2、想象要丰富合理,要把“妈妈”处理事情的整个过程、心理活动生动地描写出来。  
六、构思点拔  
1、引导:首先明确“妈妈”的态度、处理方法可能有哪些类型。  
2、然后围绕确定的类型,展开合理想象。  
七、范文引路  
女儿拆了小闹钟  
下班了,我拖着沉重的腿走进了家门。  
“咦,怎么家里静悄悄的?”一向爱奉承我的女儿跑哪儿了?平时我一到家,她就像只粘虫一样跟着我,甩都甩不掉,今天是怎么了?  
我带着疑问向她的天地走去。推开门一看,女儿一个人坐在地板上,傻傻地,动也不动。  
“乖女儿,你怎么啦?”  
“妈妈,我……我……”  
女儿怯生生地拿出一包用纸包好的东西。打开一看,我的脸顿时由晴转阴,她居然把家里的小闹钟给拆了!  
我二话没说,拿起尺在她的手上打了十下。她眼泪汪汪地说:  
“妈妈,我不是故意弄坏的……”  
“你还说,干了坏事还敢说!给我到书房去,罚抄十遍课文!”  
女儿不敢说了,一边抽泣一边走进了书房。  
晚上,丈夫回家了,他问起了我为什么打女儿,我便把事情告诉了他。丈夫和颜悦色地说:  
“你错怪她了!”  
“我哪儿错了?”  
“这钟几天前就慢了三十分钟,那天你上班差点迟到,就是因为它。女儿便跟我说,你上班很辛苦,这闹钟还是由她来修好了。为了给你一个惊喜,她还让我为她保密呢!”  
“啊!”  
“女儿为这钟已经摸索两天了,可今天你根本不听她解释就打了她一顿……”  
“别说了!”  
我冲到了女儿房间,看见她已经睡了,而小闹钟却完好地躺在了写字台上,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  
“妈妈,闹钟我已经修好了;课文我抄了五遍,还有五遍我明天会早点起来抄的。晚安!”  
看到这,我的眼角不禁湿润了。我来到床边,想为她盖好被子,却触到了湿漉漉的枕头,我的心不由得一颤:那都是女儿的泪啊!  
那夜,我难以入睡。想到下班后发生的一切,我觉得实在有愧。我想,女儿明天一早醒来,我一定要对她说:“乖女儿,妈妈错了!原谅妈妈好吗?”  
(简评:这篇文章能围绕写作要求对“女儿拆了小闹钟”之后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像,整个情节的设计既曲折动人,又贴近生活。同时,文章也含蓄地表达了家长教育孩子决不能用粗暴简单的方法这一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八、误区引渡  
1、人称错误——正确理解题目要求。  
2、叙述不细——对整个过程进一步展开想像并描写出来。  
九、拟写提纲  
十、拟稿誊写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