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一年级下 >>综合练习 >>
高一现代文阅读题《河西走廊的风》
作者:der1225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3-0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河西走廊的风  
李新勇 
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河西走廊。“河西”的发音,听起来清新悦耳,内秀温柔;“走廊”则让人感觉豪迈旷阔,辽远绵长。“河西”与“走廊”放一起,由不得使人联想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牛羊成群、驼铃悠扬等诸如此类的景象。
人是追赶想象的怪物。为证实早些年想象中的景象,我们常常踏上或远或近的旅途。况且,在这曾经的“丝绸之路”的重要部位上,还沉积着那么多诗句,一直在等我们用眼睛和心灵去揣摩和体悟呢!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幽怨与无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情和挂念等等。
出了兰州向西北走,越走越荒凉。车过乌鞘岭,就像跨过一道门槛。身后,那来自太平洋的季风,已经无法给这里的土地带来多少青翠的生机。而这乌鞘岭,恰恰是地理版图上季风与非季风、干旱与半干旱的分界线。眼前,连绵的大漠和戈壁,在狂暴冷酷的西北风中,显得苍凉寥远。距离铁路时远时近的祁连山上,几乎没有草木,与铁路两旁的土地一样,褐黄、干枯。唯一生动的,是不管山头怎样高低错落,那整齐的雪线之上,依旧终年不化晶莹洁白的积雪。这些积雪是河西走廊的命脉,加上隐没在山间的冰川,一同哺育着河西走廊上所有生物,从昨天、今天到未来。山脚下,时断时续出现一些或大或小的绿洲。这些绿洲上不是村镇,就是城市。
在武威下火车,改乘汽车。坐了一段汽车,又改乘马车。我们向一个著名的绿洲进发。来自西伯利亚的西北风一路迎面吹过,在耳畔划出尖锐的啸叫。西伯利亚距此是那样遥远,没有想到从那里吹来的风,到这里依然如此强劲。
在抵达绿洲之前,几乎全是戈壁和荒漠,很少有草木,即使偶尔碰上一棵两棵带刺的植物,看起来也是那样孱弱和猥琐。想那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这里还是块丰饶的、翡翠般的土地,是游牧民族的天堂。仅从那首被霍去病击败的匈奴人所吟唱的“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悲歌中即可见端倪。一转眼,两千年过去了,这里居然落魄到如此地步。
马车的颠簸,让我们似乎回到了久远的年代。风把马的鬣鬃扯成一面呼啦啦的旗。道路两边不时有连片的油菜,当地朋友说,要是早一个月来,我们就可看到金黄的油菜花与祁连山顶的积雪相映成趣的美妙景象。
路边,不时出现三五个毡房组成的小村落。每当我们经过的时候,都会走出一两个老人向我们眺望,有的手里还牵着五六岁的小孩子。朋友告诉我,那些都是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他们是在看我们是不是他们从远方归来的亲人。朋友说,如今在河西走廊,绝大部分体格健全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有的一两年回来一次,有的一去之后不再回来。大片土地撂荒了,长出茂盛的野草。另一个朋友说,土地撂荒没有什么不好,这些土地原本就应该属于野草;再说,就是这些油菜地,耗费了大量的宝贵的冰川融水。
一路上,他们喝着西凉啤酒,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居然没有一点醉意。在接受主人献上的哈达后,就着大块的牛羊肉和酥口的油果子,又喝起了张掖大曲。周围的邻居听说来了客人,也端出自家酒和肉,围进毡房来。跟过节一样,毡房里立即增添了不少热闹。很快有人起身唱歌跳舞。上了年纪的嗓子和腰肢,已经无法将一个民族昔日的雄健剽悍、抑扬婉转展现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却并不妨碍他们表达热情好客、古道热肠的情绪。
我吃着蘑菇面,愉快地感受着这一方水土养育出来的淳朴民风。心里却有一些小想法。比如,关于土地被撂荒,重新变成绿洲——这多半应该算作好事;比如大批青壮年离开家乡,由此减轻了祁连山融冰所要承载的人和因人而蓄养的牲畜的用水负担——这更不是什么坏事情。曾经在一份资料上看到,雪线上移、冰川退缩、草原退化、林木减少,成了困扰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持续发展的四大难题。而这四大难题,都会因为前边两种情况的出现而出现转机。
谁说不是呢?当我们向主人告别的时候,主人遗憾地说,我们是他在这里最后招待的一批朋友,将来要访他,就得去深圳。他说他儿子和媳妇已经在深圳那边打拼了将近十年,有了自己的事业,站稳了脚跟,他的孙子和孙女也在那边上了好几年学了。
  在返回路上,西北风仍旧那么吹着。不管是在来还是去的路上,都没有看见成群的牛羊,也没有听见悠扬的驼铃,但感觉上,河西走廊上汪洋恣肆的风,已经不像先前那样粗糙和莽撞了。
                                     ——选自2010年《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作者认为祁连山积雪是河西走廊的命脉,是它与冰川哺育了生活在这里的世世代代同胞。
  B 文中引用匈奴人的悲歌是为了说明祁连山土地丰饶,是游牧民族的天堂。
  C “风把马的鬣鬃扯成一面呼啦啦的旗”一句用比拟手法,突出了河西走廊西北风的强劲。
  D 作者通过苍凉寥远的大漠、孱弱猥琐的植物与热情好客的民风对比,歌颂了河西走廊人民纯朴的心灵。
  E 作者认为青壮年外出打工和土地撂荒问题并不影响河西走廊的持续发展,当地人也能理解。
 
20.文章开头写对河西走廊的联想和想象有什么作用?
 
21.文中写到的“风”对理解作者的情感有什么意义?
 
22.文章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作者为什么在感觉上“不像先前那样粗糙和莽撞了”?
 
 
 
 
 
 
答案
19.B E
20.与下文形成对比,用现实证明河西走廊并没有想象中的优美和充满诗意。
21.文中主要写了西北风和民风。作者从自然环境的荒凉和落魄,一个民族的热情好客和纯朴乐观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重要。
22.呼应前文,紧扣标题。虽然西北风使大漠戈壁荒凉,但纯朴的民风让作者对河西走廊的感觉更细腻、更具体,更能理解他们现在的生活。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背诵篇目情景默写
人教版必修三理解性默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默写训练
人教版必修三默写题和语言文字运用题
人教版必修三第2单元情景式默写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背诵默写ppt课件
四川绵阳2015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题
北京市重点中学2014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基础练习题
人教版必修三课内文言文复习(论述类文本)(第三单元)
人教版必修三背诵篇目每日检测试卷
四川省成都2014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名句名篇背诵过关检查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必修三默写篇目的检测
人教版必修三课文知识复习梳理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必修四古诗文默写比赛语文试卷
人教版必修三课文背诵
人教版必修三文言文专题检测试卷
人教版必修三语言基础复习资料
人教版必修三诗歌默写试卷
安徽省铜陵市一2012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四名句默写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
2012年祁阳一中高一下期比赛考试语文试卷(人教版)
三台县观桥2012年高中语文必修三复习基础提纲
人教版必修三诗歌默写练习
兴义市仓更镇中学2012年春秋学期人教版必修3期末模块测试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模块考试试卷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试题(必修三四3、4单元)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第一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
高一第二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人教版必修三语文第三、四单元文学常识学案
人教版高一下语文学分测试
人教版高中水平测试《语文》必修(3)之文言文复习训练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基础知识复习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人教版必修三知识梳理与练习ppt课件
永城市高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下期学科竞赛语文试卷
人教版必修三要点解读及检测试卷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人教版必修3综合检测卷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人教版必修三典题解析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人教版语文必修3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二、三单元文学常识
人教版必修三唐诗鉴赏导入课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课文背诵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