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易淑华)  
 
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学习这篇新闻的语言特点。     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基本特点。  
能力目标:掌握新闻的的写作方法,练习写新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1、学习这篇新闻的语言特点。     2、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学习难点:掌握新闻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A、明确学习目标  
B、教材助读——关于新闻的知识  
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广义的新闻是泛指报刊广播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  
狭义的新闻是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亲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消息”。本篇文章属于这种。  
2、新闻的特点(要求)  
用事实说话、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  
3、新闻的结构:  
标题(有时也有副标题)、导语(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之中)。前三个是一则消息不可缺少的部分。  
4、消息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与记叙文的六要素相同)                                                            
C、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和教材助读预习课文。  
二、展示  
A、展示预习成果  
 (一)熟悉字词,给带下划线的字注音  
1、风度翩翩  ________  2、淘汰 _______  3、矜持 ______4、流淌 ______  5、噙住 _______   6、湿润 _________ 7、水泄不通 _________  
(二)比较下列句子,说出每组中哪句话运用得好,试分析原因。  
(1)①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溢出。  
②把所有的矜持都抛掉,让热泪尽情地流淌。  
(2)①是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  
②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  
(3)①中国政府将遵守在北京陈述报告中所有承诺。  
②中国政府将信守在北京陈述报告中所有承诺。  
(三)思考几个问题  
1、北京是在何时何地什么会议上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她有哪几个竞争对手?  
2、各方对北京申奥成功有什么反应?  
3、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喜讯,表达了我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消息也叫___________。新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B、展示疑难问题及合作探究释疑                              
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第二课时  
 
继续展示探究成果  
探究点一:文本理解  
1、这则消息有正副两个标题,这两个标题分别有什么作用?“喜”有什么作用?  
2、“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是导语中的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3、一般的导语用极简练的文字,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揭示主题,而这篇文章的导语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吗?  
4、 第2段,报道了奥委会在第二轮投票中各参与国所得的票数,第4、5段用具体数字报道了两轮投票的情况,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  
5、中国人民及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反应表明了什么?  
探究点二:综合探究                                         
善于抓住典型细节是这则消息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请你选其一二体会一下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反馈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新闻写作要根据哪些要求去写?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但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概括:  
四、学习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