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①,其上多柘木②。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③,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洨④,是炎帝之少女⑤,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 
注释 
①发鸠(ji )之山:山名,旧说在今山西省长子县西。②柘(zh )木:柘树,桑树的一种。  ③文首:头上有花纹。  ④其鸣自洨(xi o):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 ⑤少女:小女儿。 ⑥堙(y n):填塞,堵塞。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是”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是炎帝之少女                B.吾尝疑乎是 
C.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    D.由是感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白喙_____   ②以堙于东海_____ 
3.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译文: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①鸟的嘴  ②连词,来 3.女娃在东海里游历,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 4.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 5.提示:这则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勤奋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译文     
  发鸠山上生长着很多柘树,有一种鸟生活在那里,它的外形长得很像乌鸦,花脑袋,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这只鸟原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里游历,淹死在海里而未能回来,因而变为精卫鸟。它常常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