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案   
| 
 课 题    | 
 课型    | 
 授课时间    | 
 累计课时    | 
 主备人    | 
 审 核    | 
 审 批    |  
| 
 《次北固山下》    | 
 新课    | 
 2013、8、19    | 
 第1课时    | 
 吴秋红    | 
      | 
      |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继续学习诗歌的格律常识。   
2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学习重点】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学习难点】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学习方法】诵读—自学—讨论—探究。   
【学习流程】    
(一)预习检测    
1 作者( ),( )代诗人。   
    
2 释题。   
    
    
(二)课内探究   
    
1 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你找出两个词语来体会一下。   
    
    
    
2 颔联写的是什么内容?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3 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4 试总结本诗的主旨:   
    
    
(三)拓展延伸   
1 学习诗歌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每首诗八句话。绝句可看作是律诗八句话的节选,每首诗四句话。二者都讲究押韵,是格律诗的典型代表。    
(四)训练检测   
1 作者借景物来表达飘泊他乡而心思故里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点明主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无意说理却在景物与节令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哲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借“雁足传书”的典故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让我们透过小景看到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壮阔大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