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中导学案九年语文——《曹刿论战》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左传》的有关常识  2、。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3、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4、分析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一、课文导读   
   《曹刿论战》选自《左转》,是一篇文字简短明快、内蕴丰富的记事散文。曹刿是长勺之战的权威和统帅,作者着意刻画的主要人物。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谋和指挥才能,能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沉着、冷静、果断地号令军队,使鲁国在这场战役中取得胜利。   
二、文化积累   
【作者在线】   
《左转》又称为《春秋左氏传》或者《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比较详细完整地反映了春秋时期列国之间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一些情况。相传是左丘明所著。   
左丘明,姓左,名丘明, 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背景投射】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者“长勺之战”,这一战争发生在鲁庄公十年,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场战争。   
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公子纠也在鲁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国抢夺王位,但被齐桓公打败。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帮助过公子纠,举兵攻鲁,弱小的鲁国在长勺打败了入侵的齐国。      相传鲁国史官左丘明在《左传》中解释了《春秋》记载的这次著名的“长勺之战”。    学点整合   
【生字注音】   
曹刿    又何间焉     玉帛     小信未孚      夫战       轼       徧   
【通假字】   
小惠未徧   
【古今异义】   
伐:   
加:   
鄙:   
狱:   
牺牲:   
再:   
间:   
情:   
【一词多义】   
请:曹刿请见                              故:公问其故   
    战则请从                                  故克之   
   
从:战则请从                              以:何以战   
    民弗从也                                  必以分人   
                                              可以一战   
【词类活用】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特殊句式】   
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省略句:(      )乃入见(     )。民弗从(      )也。必以(      )分人。再(     )而(     )衰,三(     )而(     )竭。   
倒装句:何以战?   
三、阅读思考   
   【方法举要】   
    1、将文章用心默读三遍   
    2、查看问下的相关注释   
    3、查资料了解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   
    4、对理解文中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   
    5、认真阅读有关内容分析的课后题目,把握文章的主旨   
   【阅读文章】   
    1、用心默读三遍   
    2、结合注释、资料阅读,翻译课文。   
   【重点句子翻译】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何以战?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3、结合下列习题阅   
问题一:文章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记录了曹刿与鲁庄公在战前、战中、战后有关战争问题的讨论,请简要概括内容:  第一段:战前(                    )  第二段:战中(                    )  第三段:战后(                    )   
问题二:曹刿积极请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从全文看,鲁国战胜齐国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四:曹刿论战分战前战后,表明他怎样的观点?   
   
问题五:结合文章曹刿在战前、战时、战后的表现,分析曹刿的个人形象。     
   
问题六:曹刿精辟的战略见解,对于你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有什么启示?   
   
问题七:文中运用对比、衬托的方法刻画人物,请你简要分析。(谁与谁进行对比,如何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