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小学教案 >>小学说课稿 >>
《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5-08-19


  一、说教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赞扬了“了不起”的父子俩,教育学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这个专题在前几册有类似的出现,但本册本单元在内涵上更加深化,让学生感受到人间最平凡的亲情,更进一步培养了孩子的情感。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A: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人物的好词佳句。
  B: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受的伟大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在品读文本中,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C:1、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爱的教育。
    2、感受亲情,学会感恩。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四、说学情
  这是一篇很能催人泪下的文章。但是生活中有的学生情感并不是很丰富的,在理解文章中蕴藏的父爱时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朗读不能有感而发。对此,学生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以及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五、说教法
  本教材的主编崔峦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用心灵感受,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课堂才能在对话中充满活力,才能呈现出生动活泼、主动的“生命状态”。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教学时注重:
  (一)情景表演法。
  课文5—12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用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首先,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扮演消防队长、警察、围观的人等,其他学生则扮演父亲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二)想象体会法。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出了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由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做,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这样一个敢于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是提高了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本,读中品情悟情。
  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体会,读中悟情。
  (四)读写结合法

  六、说学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的关键。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会朗读。即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五大板块逐一推进。
  第一板块:渲染情感,导入课题。C1
  上课开始播放汶川地震的资料图片。教师深情诉说: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造成8万余人遇难。1994年,美国洛杉机的一次大地震,在短短的四分钟时间内,有30万人遭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透过这组照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好象听到了什么?
  地震无情,人有情。危难时刻见真情啊!地震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同学们请起立!让我们向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向忙碌在灾后救援工作的人们致敬!好请坐!
  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巨大,使人类不得不望而生畏,然而,有另一种力量却能感天动地。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994年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现场,去感受一对父子在地震中演绎的动人故事。——《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质疑感知。A1A2:
  学贵有疑,有了“解疑”的兴趣、动机,才能产生主动探究的愿望,也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实践。因此,我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入手初步质疑,然后把问题再抛给学生,鼓励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边读边思考,并提出深层次的新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后,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既对文章有了大致的了解,又解决了部分疑问,通过读书思考还会提出深层次的新问题。教师随机点拨,针对故事的结尾,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第三板块:质疑解疑,理解感悟。B1B2
  读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为帮助学生解疑,我利用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说说为什么感动?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它。
  2、用“”划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划出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细细品读,写下感受,看看他们了不起在什么地方。
  课文主要有多个画面比较感人,考虑到学生可能从其中的一个画面说起,所以我将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了多套方案,学生说任何一画面后我都会顺应学情,梳理知识,推进后面的教学。
  交流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交流,梳理相关的句子。
  重点品读:
  (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我引导学生转换时间单位来体会36小时是多长时间。一天半,或者说两天一夜,或者说是五十多节课。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做什么?按道理正常情况下人应该做什么?休息、吃饭睡觉。而父亲只在做一件事,不断地(板书)挖。引读”他挖了…...“如果是你这么长时间疯狂地挖,你会感到怎样?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当我们感受到一种无法想象的累时应该怎么读这首诗?继续启发学生想象父亲当时的样子,理解挖掘的艰难并配音音乐,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我随即追问: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连续不断地进行挖掘?是父亲对儿子的爱;父亲对儿子的承诺……父亲是这样承诺的: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回扣中心句)
  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1、师:父亲在废墟里找了36小时,而儿子也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对于儿子来说,这是怎样的36小时呀?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感悟废墟里的艰险、儿子的坚强。
  2、由学生的回答,品读两个重点句: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体会从哪里看出阿曼达的了不起?
  3、假如现在你就是这些小伙伴中的一位,你会听到阿曼达说什么?
  4、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这么做?(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再次回扣中心句。
  第四板块:升华情感,读写结合。BC
  1、(出示课件)在父亲永不放弃的努力下,(接读)这位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2、究竟是什么让这对父子紧紧拥抱在一起?(信任;父子深沉而伟大的爱……)板书:爱
  3、假如让你为这幅画加一个题目的话,你会加什么?说说理由。
  4、阿曼达父子的一言一行都可以折射出他们金子般的心。听吧!让父爱在我们的心中缓缓地流淌,滋润我们的心田。播放歌曲《父亲》
  5、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感动也无处不在。把你的感动、你的心情,你想对父亲说的话,静静的想一想……让你的感动随着笔尖流淌吧……
  生练笔  汇报
  第五板块:拓展延伸C
  这爱的故事将长久地流传下去,这样令人震撼的故事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在课后读更多的文章,感受亲情、友情的可贵,送大家一份礼物--《背影》、《游子吟》。
  这节课我们感受了父爱的伟大,让我们将父爱珍藏在心中最温暖最柔软的地方,来一起大声告诉父亲:我爱你!爸爸!让我们时刻铭记父亲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音乐起) 

  八、说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不放弃  责任感
                   了不起  伟大的父爱
                儿子:对父亲的责任
                   对同伴的责任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原文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读后感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实录2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堂实录
《地震中的父与子》ppt课件(46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6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5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3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
《地震中的父与子》ppt课件3
《地震中的父与子》ppt课件2
《地震中的父与子》ppt课件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