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有背景知识。 
2.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领悟《断魂枪》丰富的思想内涵。 
4.联系时代背景,关注当时时代特点,思考民族文化命运。 
教学重点: 
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领悟《断魂枪》丰富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 
1.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领悟《断魂枪》丰富的思想内涵。 
2.联系时代背景,关注当时时代特点,思考民族文化命运。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朱光潜:“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文学家也只有沈从文与老舍。”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老舍的小说《断魂枪》。 
二、作者介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建国前,他以小说创作为主,作品多描写北京底层人民生活,对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怀有深挚的同情。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断魂枪》等,建国后以戏剧创作为主,深刻揭露旧社会,热情歌颂新社会和新生活,代表作有多幕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北京风味,语言简洁传神,富有表现力,艺术成就很高,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断魂枪》最初发表于1935年9月天津《大公报》副刊《文艺》13期,是老舍众多短篇小说中极优秀的一篇。 
三、背景介绍 
《断魂枪》写于一九三五年,老舍以其生于忧患、死于忧患的个性气质,及其顽强的承担命运的精神,通过沙子龙这样一个艺术形象,来反映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社会风貌。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沙子龙由风云一时走向失落,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很清楚的,而对落后民族“历史性的沉沦”,应该振奋起来,如果像沙子龙那样止于失落,我们就要永远被时代抛弃。沙子龙的悲剧,是作者为我们敲起的警钟。近现代是中国人现代意识觉醒的时代,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忧患意识的民族主义时代。 
四、朗读课文 
1、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2、借助工具书,理顺生字诗音,明确生字词含义。 
① 祈祷:向神明祈求保佑。 
② 飘洒:(姿态)自然;不呆板。 
③ 千真万确: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④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⑤ 上眼:请观众注意看。 
⑥ 叫阵:原指在阵前叫喊、挑战。本文指孙老者直接向王三胜说想会会沙子龙一事。 
⑦ 领教:请教。本文指孙老者想向沙子龙请教五虎断魂枪枪法。 
五、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主要写了几个人物,都是谁?主人公是谁? 
明确: 
人物: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 
主人公:沙子龙。 
2.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明确: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始——“有年月,有地方,千真万确,敢起誓”):描写时代变迁,沙子龙的落寂,徒弟们对他的崇拜。 
第二部分(“王三胜——沙子龙的大徒弟”——“他们都没有去”):描写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街头卖艺败给孙老者,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枪”。 
第三部分(后两段):描写徒弟们对沙子龙的失望,沙子龙被人们遗忘。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整理本课字词。 
板书设计: 
断魂枪 
老舍 
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清朝末年,列强入侵。沙子龙把镖局改成客栈,“五虎断魂枪”的枪法也决不再传。有时徒弟们来讨教,沙子龙用说句笑话的方法敷衍过去,甚至直接把他们赶出去。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大徒弟,在与孙老者的较量中被打败,于是王三胜想用师傅的能力威望慑服对方,就引着孙老者来拜会沙子龙。但不管孙老者怎么说,沙子龙就是无动于衷,绝口不提武艺,从而威名大跌。 
提示:复述故事情节,应该把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要素说清楚;其次,时代背景和人物也要有所交代。 
二、课文研读 
1.主人公沙子龙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明确:沙子龙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火车、快枪夺走了他的生意,时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沙子龙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其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 
明确:“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说明镖局已开不下去了,不得不改成客栈。 
3.作者开篇就展示了时代背景,有什么用意? 
明确: 
(1)体现时代发生了急剧变化。 
(2)表明传统文明正逐渐被西方文明所替代。 
(3)也体现出落后的封建文化无力抵御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侵入。 
4.沙子龙不与人谈武艺,不再与人争强斗胜,甚至于别人打上门来也不与人比武,但却在夜间独自一人熟习他的五虎断魂枪,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态? 
明确:这表明他内心深处有对过去世界和生活的眷念、欣赏和无可奈何。 
5.作者在刻画沙子龙这一人物时,运用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语言描写、细节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6.小组合作探究,找到文章有的相关描写,试分析沙子龙的形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 
特点:外冷内热、深藏不露、孤傲执着。 
缺点:封闭顽固、抱残守缺。 
优点:善良、义气、有礼有节、不混世、洁身自好、抱诚守贞、清贵不失“品”。 
7.沙子龙为什么最终没有与孙老者交手?始终不传“断魂枪”? 
明确:他对过去时代留恋、眷念、欣赏,对时代的变化充满伤感和无奈,但是他始终坚守着内心的那份执着与清醒。在这样的心境之下,沙子龙是不会与任何从比试的,更不会把他视为人生精魂的断魂枪传授给他人。 
8.课文最后一段“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能够体现出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明确:对时代的变化充满伤感和无奈,坚守着内心的那份执着。 
9.小说中时代背景对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以辛亥革命前后近代中国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和外来文明的冲击,烘托了主人公沙子龙作为镖师的艰难处境。 
借主人公沙子龙的悲剧构成了社会批判的内涵,使小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三、作业 
阅读《断魂枪》一书中的《月牙儿》。 
板书设计: 
断魂枪 
老舍 
沙子龙 
特点:外冷内热、深藏不露、孤傲执着。 
缺点:封闭顽固、抱残守缺。 
优点:善良、义气、有礼有节、不混世、洁身自好、抱诚守贞、清贵不失“品”。 
  
第三课时 
一、导入 
研讨:你是否赞同沙子龙的“不传”? 
二、研读课文 
1.孙老者和王三胜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 
孙老者:嗜艺如命,武艺精湛,个性豪爽固执。对武术有至诚之心,却不知学武有何作用,没有认识到武术在当时社会的意义。 
王三胜:庸俗自私、争强好胜、鲁莽暴躁,喜欢显摆的一介武夫。 
2.作者刻画孙老者和王三胜的目的何在? 
明确:烘托主人公沙子龙。 
3.文章中还有一个形象,是谁?你如何理解这一形象? 
明确:少年们(群体形象)。他们都有点儿武艺,但只是花拳绣腿,毫无真本事,又不肯吃苦练功,有时还要上沙老师那去求钱。作者以他们影射了当时的中国后生们的轻浮、浮夸、毫无进取心。 
4.你如何理解断魂枪的内含? 
明确:不仅是一种武艺,更是沙子龙英雄人生的缩影,也彰显着沙子龙所体现的中国精魂。 
5.作者塑造沙子龙这一人物形象,主旨何在? 
明确:老舍是借沙子龙的悲剧,唤醒国民,由此而警醒起来,抛开重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斗争。 
三、写法归纳 
1.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明确: 
对比手法:以王三胜的争强好胜,性格外露,以孙老者的豪爽乐观,积极进取,从不同侧面烘托主要人物沙子龙的性格。 
白描手法: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等的简练传神的描写,深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善用比喻:写孙老者的眼睛“眼睛可黑得像两口小井”,“老头子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那俩黑眼珠似乎要把枪尖吸进去”,三个比喻表现了孙老者眼睛的深、小、亮和震慑力,活力和动感十足,可以使人想象孙老者专注的神情,表现了人物视武艺为生命的的性格特点。 
2.小说语言有什么特点? 
明确:京味十足,人物语言直白简朴,各具特色,彰显人物性格。 
四、拓展 
1.交流《月牙儿》的阅读心得。 
2.观看电影《茶馆》片段。深入体会老舍作品的深刻内含。 
五、作业 
1.阅读老舍的《茶馆》。 
2.完成练习题。 
板书设计: 
断魂枪 
老舍 
孙老者、王三胜——烘托沙子龙 
↓ 
对比手法、白描手法、比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