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神弗福也              福:福气 
B.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C.虽不能察              察:明察 
D.夫大国,难测也    测:揣测,估计 
【解析】福,(名词)形容词做动词“保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何以战           以伤先帝之明 
B.再而衰,三而竭   广起,夺而杀尉 
C.公将鼓之          陈胜佐之 
D.公问其故          安陵君其许寡人 
【解析】两个而,都表承接关系。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解析】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分析不正确。 
  
15.把上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2)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文: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