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02-20  | 
 
 
 时间的脚印 
一、基础演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腐蚀(shí)   山麓(lù)   龟裂(jūn)    沟壑(hè)       
掸去(dǎn)     浑浊(hún)    琥珀(hǔ)      楔形(xi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踪迹  装制  低洼  海枯石烂 
B.孔隙  沙砾  沉淀  无时无刻 
C.粗糙  包裹  消逝  悬涯绝壁 
D.帷慕  钟鼎  崩落  奇形怪状 
(解析:A项“制”应改为“置”;C项“涯”应改为“崖”;D项“慕”应改为“幕”。)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B.是否拥有努力向上的热情,是一个人年轻的标志之一。 
C.为营造全区“壮族三月三”良好的节日气氛,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全区放假两 天。 
D.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解析:A.缺少主语,去掉“经过”或“才使”;B.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D.搭配不当,去掉“和能力”。)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B) 
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 
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 
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 
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 
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⑤③①④②     B.③①⑤④②     C.③④①⑤②     D.⑤④③①② 
5.学习小组开展了“认识计时装置”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下面是一名组员搜索到的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请你观察图片并阅读 
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份和人员的文字。水由日壶按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箭逐渐上升,从而读出时间。 
这段材料介绍了铜壶滴漏的构成,各构成部分的名称及样貌、计时方式等。 
(2)该组员建议大家一起去故宫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但有些同学反对这一提议。请你帮他说一段话,动员大家一起去近距离参观。 
【示例】这种古老的计时装置是我们的老祖先对时间的一种记录工具,体现了他们的智慧。我们现今的文明也都是在古人的努力探索下一步步完善的。难道你们就不好奇这种计时方法具体怎么进行的吗?不想亲眼看看这种装置吗?我们也要像古人一样积极探索呀! 
二、同步解读 
计时的变迁 
漫 奇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光阴即时间,怎么用长度“寸”来计量呢? 
②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但人们利用“观天”“测地”,白天看太阳量阴影,晚上望月亮数星星。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 
③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点15分,老地方见面”。对计时的要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秒乃至1/100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谁是冠军。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作时间的基准,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④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作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⑤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1微秒(1/1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在天文测量时,1毫秒(1/100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1万米的误差,真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人们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会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把这种频率积累起来也可以计时,称为原子时。于是,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并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导弹、激光测距等国防和科研工作中。 
(选自《科学夜谈》) 
6.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圭、沙斗、漏壶→机械钟表→石英电子钟→铯原子钟 
7.第①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名言有什么目的? 
为了吸引读者,生动地引出下文对古代计时方法的说明。 
8.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作比较、作引用。作用:生动地说明现代生活中人们时间观念增强了。语言活泼有趣,浅显易懂,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9.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根据第④段简要回答。 
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功能完备。 
10.为什么说“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请结合全文回答。 
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些领域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若用分秒计算,会“差之毫秒,失之千里”。 
 
 |   |   
 
   
     
         
          | 标题: | 
          《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 文件大小: | 
          19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