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 >>
张健《无情不作诗》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张健  上传者:tomacc  日期:20-11-25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无情不作诗
张健
①《红楼梦》里黛玉与湘云曾月夜联诗。湘云看到池塘上惊起一只瘦鹤,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呢,见到一轮月儿冷冷清清,想了一会儿,吟出一句“______”。这两句诗,看上去都只在描写一种外在的景物,实际上却字字传递着浓烈的情感。寒塘,鹤影,冷月,花魂,这样的诗,必是寄人屋檐之下、人生遭际相似的湘云与黛玉才能作出的,如果换了春风得意的王熙凤,肯定对不成。
②为什么王熙风就对不成?□王熙凤没有黛玉的人生遭际,□就没有那种忧伤、萧索的情怀,对事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寒瘦、清冷,这不是王熙风的风格,她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式的。所以,字句可以雕琢,故事可以敷衍,唯独“情怀”二字作不了假,是怎般情怀,便作怎般诗,诗歌就是诗人情怀的一种外化与呈现。
③我们读诗,其实就是在读人,读诗人的遭际,读诗人的情怀,读一个个远去的灵魂。好的诗歌,可以让它的作者千年之下依旧血气充满,栩栩如生。我们读《诗经》,最百读不厌的不正是那渭水河畔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爱情?读《离骚》,感动最深的不正是那憔悴诗人举世皆浊我独清的情怀?读《古诗十九首》,念念不忘的不正是那天涯游子的羁旅乡愁与闺中少妇的无尽幽怨?等读到了建安诗人逸兴遄飞、光英朗练的佳句,读到了盛唐诗人洒脱自然、天地入我胸怀的名篇时,我们越来越坚信:优秀的诗篇正是人生情怀结出的花朵,优秀诗篇里必然流淌着诗人不同流俗的襟怀与独一无二的性情。
④这样的襟怀性情,未必就一定是家国天下,先忧后乐。它可以是人生如寄的感慨,是来去亲疏的触怀,是儿女情思的表达,但无论何者,它一定是真诚的、健朗的、敏感的。诗人们咏之于江边白露,舞之于月下乔木,寄意春花秋月,卧听松涛虫鸣,他们从一切自然事物中寻找诗意的触发,又在一切自然事物中寄托人生的慨叹。他们的诗中,一花一草莫不被赋予灵性,哪怕再私人化的情感,也都显得真诚动人。
⑤因为诗歌重在表达情感,所以常常遵循的是情感的逻辑,但有需要,便会冲破现实框束,在一个更自由的层面上星现情怀。李贺有一首《雁门太守行》,开头写道:“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用黑云比喻围城的敌军,用向日甲光比喻守城将士的英姿,爱憎之情见于笔端。有人却挑刺说:“方才黑云压城,何来向日甲光?”似这样的批评,便是吹毛求疵,是不入诗的表现,是把诗歌的情感逻辑与生活逻辑混作一谈。其实,岂止黑云日光可以在诗中同时出现,但有情感表达的需要,大雪芭蕉也可同台亮相,上穷碧落下黄泉,也一样畅通可行。
⑥所以,《沧浪诗话》说:“诗有别裁,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歌之道,不在书,不在理,那在何处呢?也许就落在一个“情”字上。真情所至,方有高格。
⑦李贺诗云:“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有情之物都会枯谢,便是终古不变的苍天,如果有了感情,也将与人俱老。但是,世间万物往往宁可衰老枯谢,也不愿成为无情者,甚至,还常常用一个“情”字来对抗时间的审判,诗歌也正是这样,因为有了情,反倒得以天荒地老,永驻人心。
3.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诗句,正确的一项是是(   )
A.寒藤挂古松B.落日满秋山
C.乱云低薄暮D.冷月葬花魂
4.填入第②段方框处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也B.因为……并且
C.因为……也D.但是……并且
5.第⑥段引用《沧浪诗话》中的名言,分析其作用。
6.以下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黛玉、湘云诗作的风格相近,与王熙凤诗作风格截然不同。
B.《古诗十九首》展现多为游子的羁旅乡愁与闺妇的无尽幽怨。
C.解读诗歌,需要感情的逻辑,而不能以生活真实来衡量对错。
D.世间万物往往宁可衰老枯谢也不愿成为无情者,这不合事理。
7.概括文本论证思路。

 

答案:

3.D
4.C
5.引用《沧浪诗话》中的名言,承上启下。总结上文事例,从理论层面上论证了诗歌的情趣不在于“理”的理念,进而又引出下文“诗歌情趣在于‘情’字上的观点。
6.D
7.本文以黛玉、湘云对诗引入,提出诗歌就是诗人情怀的一种外化与呈现的观点,与题目“无情不作诗”相呼应:接着列举历史上著名诗作所呈现的缤纷情怀加以论证;然后从“情”的相反面“理”的角度论证对诗作的解读不适合用“理”;最后引用诗句,强调诗歌会因“情”而流传千古。文章层次清晰,正反论证,层层推进,富有说服力。
【解析】
【分析】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及定位选句的能力。
这里的语境是“黛玉与湘云月夜联诗。湘云看到池塘上惊起一只瘦鹤,出了上句‘寒塘渡鹤影’”,均表达着是寄人屋檐之下、人生遭际相似的情感。
A项,“寒藤挂古松”不当。上句是说“凄寒的池塘上划过一道凄凉而孤独的鹤影”,“鹤”乃高洁之物,性喜孤独,有遗世独立之态,其性情节操正与林黛玉想符;而且意象“松”有阳刚之美,定然不是林黛玉所喜欢的。
B项,“落日满秋山”不当,其与“寒藤挂古松”对仗不工整,主客颠倒;且作诗时是夜晚,与上句所营造的意境不合。
C项,“乱云低薄暮” 不当,其与“寒藤挂古松”对仗不工整,且末字为仄声,不合音律。
D项,“冷月葬花魂”与“寒藤挂古松”对仗工整,切合上句意境,且意象“花”的魂正与林黛玉的脾性相符合,都是幽婉的,脆弱而伤感的,《红楼梦》中有“黛玉葬花”的情节为证;且末字“魂”是平声,音律和谐。
故选D。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及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方框所在的句子是对“为什么王熙风就对不成?”的回答,是要解释原因的,所以要以“因为”开头,排除答案A、D;“王熙凤没有黛玉的人生遭际”与“就没有那种忧伤、萧索的情怀,对事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之间构成假设关系,不能用“而且”连接,且“而且”也不能和“就”搭配在一起,排除答案B。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及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的能力。
《沧浪诗话》中“诗有别裁,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写诗需要别样的才能,和学问的多少没有关系;写诗需要别样的意趣,和抽象的说理没有关系。根据文意,此句是对上文所列举的《古诗十九首》《雁门太守行》等实例的总结,意在论证“诗歌的情趣不在于‘理’”的观点,不要“把诗歌的情感逻辑与生活逻辑混作一谈”;同时又是在开启下文,引出“诗歌情趣在于‘情’字上的观点”,“诗歌之道,不在书,不在理,那在何处呢?也许就落在一个“情”字上。真情所至,方有高格”。所以说引用的这一句其实是一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项,理解分析错误。根据文意,作者说,“世间有情之物都会枯谢”,即使是“终古不变的苍天”也会如此,但是,“世间万物往往宁可衰老枯谢,也不愿成为无情者,甚至,还常常用一个‘情’字来对抗时间的审判,诗歌也正是这样,因为有了情,反倒得以天荒地老,永驻人心”,作者在于表明,世间万物和诗歌一样,因“情”而“永生”,实践证明,很多人、事、诗章,正是因为“有情”才穿越千年时光而永葆青春的。
故选D。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中华尚食之道里,自有一个民族坚韧的初心》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浙江省高考题)
《“更想工人下手难”(中国金银器)导言》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中国叙事学:逻辑起点和操作程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鲁迅的浙东脾气》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似性与网络社区融入》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题)
《声音会被模仿,声纹还可靠吗》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作之谜》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上海市高考题)
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
《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中国目录学史>导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文学阅读的多维向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米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涌流和学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生态文学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时中《人生意义何处寻》阅读练习及答案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阅读练习及答案
哈金《小说中的细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论述文阅读之祠堂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庚《青与绿》阅读练习及答案
骆玉明《孔子赞赏的中庸》阅读练习及答案
《科学只是另一种神话么》阅读练习及答案
《艺术品的本质》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岂有哑巴缪斯》阅读练习及答案
《什么是好的童年书写?》阅读练习及答案
吴智勇《史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为事件的舞蹈》阅读练习及答案
《互融:中西园林的趋势》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前中国的文化基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开岭《对悲剧的深沉纪念》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冰《散文的情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仪与国性》阅读练习及答案
《微时代彪悍登场,无微不至还是集体迷失?》阅读练习及答案
费孝通《系维着私人的道德》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阅读练习及答案
《“浅阅读”的危险》阅读练习及答案
奥巴马演讲稿《我们为什么要上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传统文化视野中的丧葬礼制》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上海市高考题)
《谈谈<古文观止>》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I卷高考题)
《回到古代住旅馆》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天津市高考题)
《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I卷高考题)
《“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全国I卷高考题)
《文心玩趣话“文玩”》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古代崇尚和平,厌恶战争》阅读练习及答案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