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020•杨浦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题卷 
(明)唐寅 
春林通一径,野色此中分。 
鹤迹松阴见,泉声竹里闻。 
草青经宿雨,山紫带斜曛。 
采药知何处,柴门掩白云。 
  
(1)如果为本诗题名,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溪山叠翠 
B.春意寻踪 
C.寻隐不遇 
D.归隐春山 
(2)对本诗语言风格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缠绵委婉 
B.清新淡雅 
C.绚丽飘逸 
D.庄重典雅 
(3)本作品作为题画诗,哪一联最能突破画面的视觉限制,将无尽的诗意传达出来。请选择一联加以赏析。 
26.(2020•黄浦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闻 角 
[唐]章孝标 
边秋画角①怨金微②,半夜对吹惊贼围。 
塞雁绕空秋不下,胡云著草冻还飞。 
关头老马嘶看月,碛里疲兵泪湿衣。 
馀韵袅空何处尽,戍天寥落晓星稀。 
  
【注】①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表面有彩绘;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②金微:山名,即今阿尔泰山。 
(1)下列对本诗题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羁旅      B.咏史     C.边塞     D.咏物 
(2)对本诗评价适合的一项是   。 
A.慷慨激昂  B.雄奇瑰丽   C.平实质朴   D.深沉悲壮 
(3)本诗围绕“闻角”展开,层层渲染,步步推进,请对这一写法加以赏析。 
27.(2020•青浦区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①金明灭②,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③,双双金鹧鸪④。 
[注释]①小山重叠:小山似的眉毛皱着或是画的眉脱落、褪色。②金明灭:额上画的黄色颜料脱落斑驳而或明或暗。③罗襦:丝绸短袄。④鹧鸪:鸟名,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 
(1)“菩萨蛮”是词牌名,以下不属于词牌名的选项是    
A.八声甘州 
B.水调歌头 
C.滚绣球 
D.踏莎行 
(2)以下对本词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隐含在主人公的动作、容貌、服饰的描写中。 
B.前两句(小山﹣香腮雪)连用三个比喻形象展现了晨起时慵懒的美女形象。 
C.“弄妆”是指女子慢慢地一丝不苟地反复妆扮,不停摆弄,自我欣赏。 
D.本词按先后顺序叙写了女子起床、化妆、梳洗、照镜和着装的完整过程。 
(3)赏析末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的艺术效果。 
28.(2020•嘉定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晓行巴峡 
唐•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登高万井②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①树杪:树梢。②井:即市井,村落;万井指千家万户。 
(1)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A.三联 
B.四联 
C.五联 
D.六联 
(2)关于本诗以下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句清丽 
B.景象开阔 
C.情理交融 
D.体物精细 
(3)扣住尾联“山水趣”赏析诗歌二至五联的妙处。 
29.(2020•奉贤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_____ 
黄庭坚(一说刘潜)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①.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①骅骝: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 
(1)根据形式判断,本词的词牌名是    
A.水龙吟    B.生查子     C.浣溪沙    D.水调歌头 
(2)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天气,日落后,在狂风呼啸下,词人与几位猎手,披上貂裘,策马深入黑山。 
B.第三句以“骇”字点明当时的紧张氛围,千里黄沙,一望无际,手持雕弓白羽箭的猎手们即使行猎仍然不放松半点警惕。 
C.第四句中当词人在茫茫草原上望见远方若隐若现的青冢﹣﹣即昭君墓时,不由触景生情,引起下阙,抒发愁思。 
D.这是一首边塞行猎词,风格遒劲,气势豪迈,寓评论于叙述之中,内涵丰富,极具艺术感染力。 
(3)作者是如何抒发“闲愁”的?请结合下阙作分析。 
30.(2020•崇明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开壕行 
(宋)刘克庄 
前人筑城官已高,后人下车来开壕。 
画图先至中书省①,诸公聚看标贤劳。 
壕深数丈周千里,役兵大半化为鬼。 
传闻又起旁县夫,凿教四面皆成水。 
何时此地不为边,使我地脉重相连。 
[注释]①中书省:中央掌管官职升降等的机构。 
(1)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A.律诗 
B.近体诗 
C.曲子词 
D.古体诗 
(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 
B.采用了对比手法表达情感。 
C.本诗题材包含闺怨、行役。 
D.以时间顺序推进突出主旨。 
(3)本诗于描述中寓褒贬,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31.(2020•虹口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移居二首(其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①此理:这种生活乐趣。将:岂,②纪:经营料理。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作者所处的年代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 
B.“相思则披衣”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 
C.“言笑无厌时”句写与家人谈笑从无厌倦。 
D.“无为忽去兹”表达作者对此生活的喜爱。 
(2)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A.慷慨豪迈 
B.清丽朦胧 
C.平淡自然 
D.清淡空灵 
(3)结合整首作品,评析“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的作用。 
32.(2020•宝山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各题。 
赠韦记室黯别① 
(南朝梁)何逊 
  
       故人傥②送别,停车一水东。去帆若不见,试望白云中。促膝今何在,衔杯谁复同。水夜看初月,江晚溯归风。无因生羽翼,千里暂排空③。 
[注]①韦黯,诗人的朋友,曾任记室。②傥,同“倘”。③排空:冲向天空。 
(1)下列诗句中与画线句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六句连续发问,倾诉衷肠。 
B.第五六句今昔对比,强化情感。 
C.第七八句以乐衬哀,倍感温暖。 
D.第七八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结合全诗,赏析结尾两句诗句的表达效果。 
33.(2020•普陀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羌村① 
[唐]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注】①《羌村》:公元757年,杜甫在左拾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琯而触怒唐肃宗,险些获罪,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北)探家时所作。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A.《乐府诗选》 
B.《古诗菁华》 
C.《诗余选集》 
D.《律诗集粹》 
(2)对画线部分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峥嵘赤云西”以满天的灿红云霞反衬归家的喜庆。 
B.“日脚下平地”写落日的下沉移动,烘托归心之迫。 
C.“柴门鸟雀噪”衬托家人守门等待归客的急切不安。 
D.写景角度由下而上,由远而近,荒村晚景,历历在目。 
(3)这首诗歌写个人归家的小场景而不乏“诗史”意味,请对此加以赏析。 
34.(2020•松江区二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问题。 
秋日送方干游上元 
(唐)曹松 
天高淮泗白,料子趋修程。 
汲水疑山动,扬帆觉岸行。 
云离京口树,雁入石头城。 
后夜分遥念,诸峰霜露生。 
(1)这首律诗共有几联对仗?回答正确的一项是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2)根据你的理解,本诗最适用于下列哪一种情境    
A.给独自踏上异乡的朋友的宽慰之赠言。 
B.给去奔赴美好前程的朋友的赠别寄语。 
C.表达希望友人平安,快速到达的祝福。 
D.与友人分别后传递对友人不舍的思念。 
(3)若要评选出本作品中的写景佳联,你会推选哪一联,并说明理由。 
35.(2020•长宁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九日渡江 
[明]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 
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 
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九日渡江:成化十六年,李东阳被派为应天(今南京)乡试考官,放榜后,由南京渡江往扬州北上,时逢重阳,遂作此诗。 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宗广德元年,官军先后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终于平息,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听到这一消息,遂作此诗。 
(1)下列对两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的韵脚相同。 
B.两首诗都有对仗句。 
C.两首诗并非都是首句入韵。 
D.两首诗中只有一首是七律。 
(2)下列对两首诗写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日渡江》第一联由景入情。 
B.《九日渡江》第二联即景抒情。 
C.《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首句领起全篇。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诗人的行踪为主线。 
(3)“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都连写四处地名表达“归心”,请比较其表达效果。 
36.(2020•金山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送崔融 
(唐)杜审言 
君王行出将,书记①远从征。 
祖帐②连河阙③,军麾④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⑤扫,秋风古北⑥平。 
[注]①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②祖帐:为送别设的酒宴帷帐。③河阙:河,黄河。阙,宫殿。指京城。④军麾:军旗。⑤烟尘:这里指战事。⑥古北:指北方边境。 
(1)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收录本作品的一书是   。 
A.《诗余选集》 
B.《乐府诗选》 
C.《古诗菁华》 
D.《律诗集粹》 
(2)以下评价适合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含蓄委婉 
B.清新流畅 
C.刚劲凝练 
D.凄清悲凉 
(3)清代画家方薰认为,用笔的神妙,就在于有虚有实,所谓“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请结合本诗的内容加以赏析。 
37.(2020•徐汇区二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 
黄庭坚 
前日幽人②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此为黄庭坚于熙宁四年辞去叶县尉职务时所作。平舆,在今汝南县,汝水流经此地。②幽人,指李子先,与黄庭坚是同乡好友,时在并州担任佐吏曹的小官。③青袍,品级低下的官吏所穿的服装。 
(1)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    
A.《山谷外集》 
B.《草堂诗余》 
C.《古诗纪》 
D.《唐诗别裁集》 
(2)以下关于本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主客并提,构思巧妙。 
B.颔联实写夜景,触动真情。 
C.颈联巧用典故,寄意深远。 
D.尾联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3)诗题中有一“怀”字,简要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着“怀”字来写的。 
38.(2020•闵行区二模)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酬范记室云 
[南朝•梁]何 逊 
林密户稍阴,草滋阶欲暗。 
风光【注】蕊上轻,日色花中乱。 
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 
清谈莫共理,繁文徒可玩。 
高唱子自轻,继音予可惮? 
  
【注】:风光,指风中闪动的草木光色。 
(1)诗歌中与诗题的“酬”字紧扣的一句是   。 
(2)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明白晓畅 
B.意境宁静清幽 
C.写景以景托情 
D.抒情凄寂哀婉 
(3)请对本诗的第二联进行赏析。 
39.(2020•浦东新区二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易水歌 
陈子龙① 
赵北燕南之古道,水流汤汤沙浩浩。 
送君迢遥西入秦,天风萧条吹白草。 
车骑衣冠满路旁,骊驹②一唱心茫茫。 
手持玉觞不能饮,羽声飒沓飞清霜。 
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 
督亢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可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 
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④.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抗清志士,明亡后,清兵陷南京,开展抗清活动,事败投水殉国。②骊驹:《诗经》篇名。③督亢:古地名,战国燕的膏腴之地。④卿:即荆轲。博浪沙:地名。张良在博浪沙椎击秦始皇。 
(1)从题材上看,本诗属于    
A.咏史 
B.送别 
C.边塞 
D.咏怀 
(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反清复明的心志。 
B.本诗展现了荆轲在秦殿上大义凛然的形象。 
C.篇终用典委婉地写出诗人报国无门的忧愤。 
D.全篇紧紧围绕历史事件叙述、抒情、言志。 
(3)前人评价陈子龙的这首诗有杜诗的“沉郁顿挫”之风,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40.(2020•静安区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各题。 
与客饮杏花下 
[宋]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①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褰:qiān,撩起;揭起。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暮春夜晚,杏花随风飞落于竹帘上,把最后的春意吹走了。 
B.三四句写如水月光穿过杏花,投下斑斑花影,宛如沉在水中的青蘋。 
C.五六句写赏花与饮酒的强烈兴致;将美酒置于花间,酒香更显浓郁。 
D.尾句写杏花满地,但枝头杏子初长成;暗含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赞美。 
(2)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篇首四句描写工巧:杏花飞落明月入户,月中花影一派清幽。 
B.九十两句由人及物:箫声断、月将落、酒将空,实写人将别。 
C.篇末二句转换自然:由前句惜月转写惜花,抒发了人生感慨。 
D.全诗情景交融,声调优美;写月写酒写花写人,均流畅新颖。 
(3)有人说“争挽长条落香雪”化用了杜甫与白居易诗句,分析苏轼是怎样化用的。 
杜甫《遣兴》: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白居易《晚春酤酒》:百花落如雪,两鬓垂作丝。春去有来日,我老无少时 
  
25.【分析】(1)D.不恰当,可以说展现了诗人对山间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但不能说诗人就想要归隐春山了,得不出这样的结论。 
(2)B本是语言质朴,修饰较少,如“春林通一径,野色此中分”“采药知何处,柴门掩白云”,展现的是一种质朴淡雅之美, 
(3)①可选第二联,运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想象皆可),对画面无法展示的细节的描绘,如鹤迹;展现视觉无法描摹的声音,如泉声,刻画出春山的幽静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山间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②可选第三联,对宿雨的想象。虚写/想象隐者采药,突破白云下柴门紧闭的实景。使寂静的春山有人的踪迹,有人的声响,静中有动,视角也由眼前拓展到整个春山,表现出作者对自然、隐逸的由衷喜爱与向往。 
③可选尾联:虚写(想象、化用、用典),引发读者对隐者行踪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喜爱与向往,言有尽而意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