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代诗文阅读(18 分) 
(一)凡闻言必熟论(11 分) 
《吕氏春秋》 
凡闻言必熟论①,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②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已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③,不可不分。 
【注】①熟论:深入研究、考察。②史记:记载历史的书。③经:界线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丁氏对曰         对:   回答    
②及其家穿井       及:  等到     
③子夏之晋         之:   到       
④晋师三豕涉河     师:  军队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②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有的话像是错的,而实际却是对的;有的话像是对的,但实际却是错的。 
  
  
2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3 分) 
A.选文意在告诉人们,对传言必须加以辨察,以定其是非,不要轻信。 
B.讲述者表述不清楚,转述者未经证实就轻易传播,都可能导致讹传。 
C.宋君轻信不实传闻,喜欢打听离奇故事,说明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 
D、选文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为论据,亲切而生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