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夜书所见》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21-12-06  |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2 
  课时安排:1 
  教学准备: 
  1、PPT课件(生字卡片、古诗挂图)。 
  2、学生课前查阅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与生对话,导入古诗 
  1、与学生对话,体会如果自己在外孤单心情。 
  2、板书课文题目,理解课文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理解整个诗名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字典等读准字音,把这首诗正确、流利的读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在读准字音的情况下,注意读准节奏。 
  5、教师范读,指导停顿。 
   节奏应该是二二三拍。 
  6、学生熟读。 
  三、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给古诗加注释,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注释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那些非常难的词语,但是不要生硬的往里面套,只要明白诗人所写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感情即可。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字典和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讨论,尝试解决。(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1、学生再读古诗,并且仔细看图,思考: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图画中的景象体现了那几句诗的意思? 
   初步感知古诗,大致了解古诗意思 
  2、(1)思考:在这样的夜晚,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 
   人都是有感情的,出门在外就很容易想家、想亲人。也就是第二句“动客情”。 
  (2)思考:动客情,动的是什么情?往后读。 
  (3)这个时候诗人看着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到孩子们正在捉蟋蟀,肯定非常开心,诗人也替他们开心,可是,诗人这时不是在自己的家乡呀,这个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 
   得出结论:那么,“客情”第一个是:诗人的思乡之情,第二个是: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理解再读,品味赏析 
   这首诗要把诗人“想家”的感情读出来,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五、趣味活动,强化记忆 
  (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 
  (4)小组比赛。 
  六、拓展阅读,增加兴趣 
  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 
  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泊船瓜州》(宋·王安石) 
  3、背一背。 
  七、作业。 
   结束语:今天学习的这首诗,饱含思乡之情,秋天到了,出门在外,哪怕只是一砖一瓦都使人多么容易思念亲人呀!! 
  八、板书: 
    夜书所见 
     叶绍翁 
     梧叶 
     秋风 
     挑促织 
     动客情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